top of page

NFT價值 元宇宙體現(2021年8月12日)


新事物的萌芽總要歷經種種試驗和時間的沉澱,而科技進步和資訊發達帶來的最大改變,就是縮短了這些新事物發展所需的周期,近來持續火爆的NFT就是如此。從2018年到2020年,短短兩年時間裏,NFT市場規模增長了825%,活躍地址數增長了201%,買家增長了144%,賣家增長了113%。NFT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更多的玩法,在經歷了初級的「收藏品」和「藝術品」類資產後,元宇宙概念將NFT帶入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舞台。


編輯解讀:

NFT是一種虛擬資產,透過加密形式把特定資訊放到區塊鏈,以代表物件的擁有權,並透過網上交易平台進行買賣。常見的NFT包括數碼圖像、畫作、影音、短片、遊戲或動畫的虛擬角色及裝備等,但亦可以是其他事物,甚至是實物。


元宇宙(Metaverse)源於美國作家Neal Stephenson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《雪崩》(Snow Crash)。「Meta」意為「超越」「元」,與「Universe」(宇宙)相結合,創設出了「元宇宙」這個新概念。在Stephenson的描述中,元宇宙是一個「只要戴上耳機和目鏡,找到一個終端,就可以通過連接進入由電腦類比的另一個三維現實,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中擁有自己的分身。


在這個虛擬世界中,現實世界的所有事物都被數位化複製,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做任何現實生活中的事情,比如逛街、吃飯、發虛擬朋友圈。此外,人們還可以完成真實世界裏不能實現的野心,比如暫態移動……」簡單來說,元宇宙是一個可以映射現實世界、又獨立甚至超脫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。如果你看過電影《頭號玩家》,也許會對元宇宙有更加具象化的認識。


元宇宙解決NFT版權問題


而之所以說元宇宙的概念將NFT領域帶上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舞台,是因為元宇宙可以將此前NFT領域遇到的問題逐一解決,甚至可以說,NFT將成為元宇宙概念裏一個重要且不可分割的子集。一直以來,NFT領域都是圍繞虛擬藝術品和虛擬收藏品展開的,這也衍生出了困擾NFT市場的兩個主要問題。第一是版權和複製的問題,當NFT本身是一個可複製或可下載的數位作品,那麼其所有權的價值和意義必然會大打折扣,當我們可以隨時通過互聯網獲取一個複製品時,用更高價格獲取原版作品就顯得十分雞肋,尤其是在NFT領域對資產所有權的界定和保護還不夠完善的當下,更是對NFT藝術收藏品領域價值體系的一大挑戰。


第二是流動性的問題,突出藝術收藏品屬性的NFT資產有些類似於現實世界中的名畫和古董,其價值固然可以達到非常高的水準,但流動性和變現能力卻相對較差。根據2020年的統計資料來看,藝術收藏品類的NFT資產一級市場成交和二級市場成交的比例大概為7:3,這意味着NFT資產的二次交易並不活躍,這也對NFT市場定價體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形成了挑戰。


實際上,按照筆者的個人理解,對於NFT領域的質疑,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歸結於一點:應用。當一個所有人都不理解其存在價值的作品出現在市場中時,即便被標出天價,最終的結果依然會是有價無市,人們會問的問題只有一個,且不論貴賤:持有這些資產的意義何在?而元宇宙的到來,為NFT資產指明了方向。


元宇宙是最佳應用場景


按照元宇宙的定義和描述,可以將其核心特質歸結為創造、娛樂、展示、社交、交易。這些特質是元宇宙對參與者的吸引力和粘性所在,同時也恰恰正是NFT能夠大展拳腳的領域。NFT作品的價格雖然有高有低,但全部來自於民間的自發性創造,而創造NFT的初衷就是通過展示,來滿足娛樂和社交的需求,最終通過交易來完成創作者和愛好者的虛擬資產互換。


不同於現實世界,在元宇宙中,NFT資產的所有者可以真正將其展示在虛擬世界的其他參與者眼前,從而獲得與現實世界同樣的成就感,甚至可能因為虛擬世界的一些超現實功能,獲得更大的愉悅和滿足,元宇宙通過創造出另一個虛擬的世界,將虛擬資產的價值和意義發揮到最大。換句話說,元宇宙為以NFT為代表的虛擬資產提供了絕佳的展示平台,也是最佳的容器,而同時,NFT的價值得以真實體現,也有了最佳的應用場景,並成為了元宇宙虛擬經濟中的重要基石,兩者可謂是珠聯璧合,相輔相成。


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稱,Facebook將在五年內轉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,而馬化騰也在騰訊(00700)內部信中指出全真互聯網即將到來,虛擬世界連結現實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。隨着科技的發展和進步,我們無從預知未來VR、AR、NFT、甚至更先進技術的融合,能夠為我們帶來一個甚麼樣的全新世界。但我們能夠確定的是,當NFT遇到元宇宙,新的時代已經到來。

bottom of page